受傷或無法上場時可以怎麼訓練? 讓Jeremy Lin來教你!!
文/吳家豪。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 運動科學組 碩士生
籃球射手把空紙簍想像成籃框,投出完美的拋物線;高球小將在腦海裡,不斷模仿金牌選手俐落的揮桿動作;田徑賽前,想像自己打破了保持多年的大會紀錄……這些反覆的模擬,是追求卓越的運動員們,共同的日常…
在競技運動中,身體練習是促進運動表現的主要因素。但,在高水準的競技賽事層級裡,95%影響勝負的關鍵,卻是心理因素。(Weinberg, 1988)。
我們平時會為了供給身體最全面的營養,額外攝取如: 綜合維他命、魚油……等補充品。今天要介紹的「意象訓練」,就如同是選手心理的營養補充劑,能提供養分幫助運動員預備最佳的心理狀態,以面對嚴峻的競技運動競賽。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什麼是「意象訓練」?
Morris等人 ( 2005) 提出,在運動情境中,意象是:「用感官、知覺與情緒去創造或重播心裡的經驗,且是在沒有真實刺激下,意象者藉意識控制,所產生的圖像」。
2012年紅遍全球的Linsanity,主角林書豪在球季未上場的時間,就常常進行自己在場上的意象畫面,模擬所有在球賽中,可能會遭遇的進攻及防守狀況,當上場機會來臨時,賽場上的一切,早已在他的腦海模擬過千萬次,幫助他提昇比賽時的反應與表現。
MacIntyre與Moran (2010) 提出,當我們在進行意象時,通常內容會包含以下幾個要素:
(1)環境 (比賽或練習的場地、天氣、溫度、觀眾…等)
(2)感官的感受 (動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
(3)角度 (以自己(第一人稱)的角度做想象,或以他人(第三人稱)的視角來看自己)
(4)情緒 (當下的心情)
而我們又該在什麼時候進行意象訓練呢?
根據研究顯示,多數的運動員常在練習前、比賽前或比賽中使用意象。練習後或比賽後,則是最少使用意象的時間 (Hall, 2001)。但,前述這兩個時段,其實是對表現印象最清晰的時刻,應該要更多加利用,或許可以增強意象訓練的效果喔!
下回比完賽,不要忘記除了收操,同時也可以使用意象訓練,趁機將最佳的運動表現狀態儲存在大腦記憶裡。
另外,當運動員受傷無法進行身體鍛鍊時,或是上場前的預備時段,也可以透過意象來幫助我們維持技能的熟悉度。此時,意象訓練的效益,不僅可以取代實際的身體練習,也能幫助我們提升重新回到賽場的動機,可以說是一舉數得喔!!
下篇文章,我們將繼續分享,究竟意象訓練是如何對現產生效果的?
我們又該如何發揮意象訓練的最大效益呢?
參考文獻
- MacIntyre, T., & Moran, A. (2010). Meta-imagery processes among elite sports performers. The neurophys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mental and motor imagery, 227, 244.
- Weinberg, R. S. (1988). The mental advantage: Developing your psychological skills in tennis.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 Morris, T., Spittle, M., & Watt, A. P. (2005). Imagery in sport. Human Kinetics.
- Hall, C. R. (2001). Imagery in sport and exercise.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 2, 5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