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ome科普專區促進運動表現利用腦波神經回饋提升高爾夫球推桿表現

利用腦波神經回饋提升高爾夫球推桿表現

鄭名揚 博士/洪聰敏 研究講座教授

高爾夫球推桿是一種需要高度精準性與穩定性的運動項目。在高強度的比賽中,推桿不僅是將小白球進洞,在關鍵時刻選手的心理狀態更扮演決定勝負的關鍵。

心理動作效率假說 (Psychomotor efficiency hypothesis) 認為,當動作技巧越熟練的時候,負責此動作的特定腦區其活動會降低,因為此腦區的神經元以一種較和諧且節約的方式運作,確保以使用較少的能量達到高水準的動作技巧。如此,其他的大腦資源可以轉向於更複雜的即時狀況處理。

在腦波指標當中,有一個指標非常特殊,其特色是可以反應感覺動作皮質區的活動。這個指標叫做感覺動作節率 (sensorimotor rhythm, 以下簡稱SMR)。感覺動作區是其中一個重要區域,因為此區彙整從感官蒐集來的資訊並負責處理動作相關的大腦活動。因此,感覺動作區對於研究運動選手在動作準備期的心理狀態有其必要性。SMR為一個只限於感覺動作皮質區的腦波頻率,其頻率範圍為12至15赫茲。過往的研究發現當SMR升高的時候,代表著此時感覺動作皮質區的活動是減低的。利用這樣的特殊關係,研究者想知道能否透過訓練SMR來降低感覺動作皮質區的活動增進運動表現。

於是本團隊召募了十六位業餘及半職業的高爾夫球選手隨機分派至SMR訓練組及假回饋組。在前測中,選手必須完成四十次的推桿,並在其推桿過程中記錄其SMR活動。前測完成後,進行八次的SMR神經回饋訓練或假回饋訓練。訓練標的採用前測推桿進球的SMR作為指標,以聲音做為回饋指標。假回饋組則接受預錄之回饋聲音並隨機播放給進行假回饋實驗的選手。因此,其無法從中學習神經回饋的效果。八次訓練後,兩組各進行後測以檢驗訓練後對於推桿表現的效果。後測做法相同於前測,讓選手們再進行四十次的推桿。

研究結果發現透過SMR訓練的高爾夫選手,其在推桿成績不僅相較於訓練前進步,其推桿動作前的SMR活動也顯著高於訓練前。然而,假回饋組的表現維持平盤,並沒有因為接受假回饋訓練有明顯的進步或退步。這樣的發現說明了在較佳運動表現的情況下,感覺動作皮質區的活動是處於一個較節約且高效率的狀態。而較差表現之動作準備期間,反應的狀態則是可能是處於一個受到若干外在干擾,以致於感覺動作區必須處理相關的干擾而提升其活動狀態。不僅如此,接受SMR神經回饋訓練的選手對於SMR的控制能力也因訓練的回合數增長而增加,代表他們透過我們的神經回饋訓練學習到如何操控他們表現前推桿狀態的能力,而SMR正是其中反應如此心理狀態的關鍵之一。本研究的發現也應證了先前對於心理動作效率假說的論點,也就是較好的動作表現是基於特定腦區處於一個較和諧且平穩的神經活動。如此特化的活動,促成一個比較高效率化的動作表現。

本研究的結論可歸納成三大要點,第一,SMR神經回饋促進了高爾夫球選手的推桿表現;第二,腦波是可以透過神經回饋訓練操控的;第三,精準性運動與SMR有高度相關,此後研究應透過不同技能水準、不同運動類型以及不同年齡來驗證SMR與精準性運動之關係。

 

資料來源:Cheng, M. Y., Huang, C. J., Chang, Y. K., Koester, D., Schack, T., & Hung, T. M.* (2015). Sensorimotor rhythm neurofeedback enhance golf putting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37, 626-636.

309人瀏覽
Share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