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ome科普專區電競與心理學雙方不分軒輊的情況下,誰才是贏家?

雙方不分軒輊的情況下,誰才是贏家?

文:呂家宏/前閃電狼職業選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運動科學組

世界賽冠亞軍5戰3勝制(Bo5),雙方2:2平手,誰再拿下一分就會成為今年的世界冠軍,兩邊隊伍實力不分上下,在前幾回合中選手的戰術、應變、發揮都非常到位且成功,雙方不分軒輊誰獲勝都實至名歸,選手們的實力水平都已在生理與技術上達到極限,那麼在高張力的環境下決定勝出的關鍵是?

運動心理學在台灣遇到的挑戰:

常有選手對於心理學有誤解(簡曜輝等,2001),試想比賽前選手緊張,只要告訴他不要緊張或叫他(她)要放鬆,選手就可以做到不要緊張或放鬆的境界了嗎?如果平常沒有刻意去訓練放鬆技巧,可能明明知道要做卻做不到;若認為心理技能是與生俱來的,如果某個選手被認定為心理技能不好,就像是所謂的練習型選手,會以為心理技能練了也沒用,殊不知大部分人皆可以因為心理技能訓練而受益,在電子競技中運動心理學的應用更是少之又少,甚至管理團隊會替選手決定訓練方向,若對運動心理學認識不足,就會忽略了實用的技能。

決定兩支頂尖戰隊勝負的關鍵是?

答案是心理素質及對環境的適應,誰能在賽事中不怯場、不緊張及穩定焦慮。選手雖然久經賽場,但賽事的意義對選手來說,也可能會造成怯場、緊張、過度焦慮等情況,能將平時實力發揮且平常心應對所有可能性的一方拿下勝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德國比勒費爾德的研究團隊透過比較運動選手在執行表現前的腦波活動,成功地發現人類大腦結構中的感覺動作區(Sensorimotor cortex)活化程度對於運動員的表現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不僅如此,鄭名揚博士更進一步透過一系列系統性的腦波研究,配合先進的神經回饋訓練(EEG neurofeedback training, EEG NFT),成功地訓練高水準運動員控制腦波並促進他們的訓動表現,確立了神經回饋訓練對於運動表現提升的因果關係(鄭名揚;洪聰敏,2020)。

若要心理學的訓練該怎麼起步?

影響運動員成績的要素包括技戰術、體能、心理素質以及對環境的適應,對於這些要素我們在2007年,就已經有相當多的科學訓練方案(陳怜君; 洪聰敏,2007),可以替教練及選手量身打造,最適合每一個位置的科學化訓練方式,以上提及的科學訓練及運動心理介入,都建議找懂電競專業的運動心理諮詢師,可以有效的拉開在賽事中與競爭隊伍的差距。

998人瀏覽
Share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