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ome科普專區成功者的大腦給「老大人」:身體活動量高工作記憶會更好

給「老大人」:身體活動量高工作記憶會更好

文:林庭佑/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較高的身體活動量已被發現與多項生理機能呈現正相關,也就是有較高身體活動量的人,尤其是年長者,往往也有著較佳的生理機能,例如肌力,心肺適能等等。除此之外,近年的研究亦發現高身體活動量的老人相較於低活動量者在工作記憶測驗中的表現較佳,甚至兩者在作業中大腦所放出來的電訊號也有所不同!
由洪聰敏與張育愷兩位現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擔任研究講座的教授,與其團隊在2013年發表的一篇橫斷性研究,將40位年齡65歲以上的長者分成高身體活動量與低身體活動量組 (各20位) ,其中的身體活動量包含了運動與運動以外的其他活動,例如家務、通勤和工作等等。
工作記憶是一個用來暫時儲存與保持訊息的有限心智資源系統,提供了一個知覺、行動與長期記憶間的接口來支持我們思考的過程 (Alan Baddeley, 2003)。此研究採用了Sternberg 測驗 (Sternberg working memory task) 來測量這些老年人的工作記憶能力。在測驗中,受測者需要記住電腦螢幕上出現的三個數字 (例如379,482) ,並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判斷螢幕上出現的單一數字 (例如3、1) 是否為三個數字的其中一個,並依照「是」 (in-set probe) 或「不是」 (out-of-set probe) 按下鍵盤上對應的按鍵。結果顯示,高活動項的老年人相較於低活動量者在in-set probe與out-of-set probe兩種情境都有較快的反應速度,且正確率兩者間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除了工作記憶的表現外,此研究也在進行工作記憶測驗的同時記錄並分析事件相關電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 N1與P3。 N1是一個在作業刺激出現後約一百毫秒所出現的負向波,代表了對於不相關訊息的抑制,而高活動量組表現出較大的N1振幅 (amplitude),因此可以推測相較於低活動組,他們可能在做測驗時抑制掉不必要雜訊的能力較好。
P3是一個在作業刺激後300-700毫秒所出現的正向波,根據藍斑核-P3假說 (LC-P3 hypothesis, Nieuwenhuis, Aston-Jones等人 2005) ,P3是藍斑核階段性反應 (phasic response) 的一個表徵,也就是當我們接受到一個刺激,位於腦幹的藍斑核會暫時性地提高去甲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的釋放,而藍斑核的神經廣泛地支配我們的大腦皮質,其階段位反應的功能之一是作為時間上的注意力過濾器 (temporal attentional filter) ,讓我們能夠投注更多的注意力在與作業 (目的) 有關的刺激而非其他雜訊。此篇的研究結果顯示高活動量老年人的P3不僅振幅較低活動量者來得大,從刺激出現到P3波出現的時間 (潛時,latency) 也比較短,表示他們可能不僅能夠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手上進行的作業,大腦在處理相關訊息上也更為迅速。
這篇研究不僅是日後探討身體活動量與大腦功能之間因果關係研究的重要基礎,也讓我們知曉與老年人身體活動量密不可分的不只是生理方面的功能,同時也與認知作業時的表現以及大腦對於作業相關訊息的處理方式息息相關。
出處:
Chang, Y. K., Huang, C. J., Chen, C, F., & Hung, T. M.* (2013). Physical Activity and Working Memory in Healthy Older Adults: An ERP Study. Psychophysiology, 50, 1174-1182.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308044
652人瀏覽
Share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