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ome202211 月
  • 1,021人瀏覽
  • 文:李雅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          

  • 1,267人瀏覽
  • 作者: 林庭佑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博士候選人 在另外一篇討論證照教材的文章中<比較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私人教練

  • 149人瀏覽
  • 文/張惟淳。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碩士生 「天!等一下要上台報告,台下的觀眾一直在看我,搞得我好緊張喔…」 「再幾天就要期中考了,我要是不及格怎麼辦!」 「等等要進行例行的主管會報,又要面對大家的質詢好焦慮」 上述說的經驗可能幾分鐘前才剛發生,壓力隨時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壓力時,會產生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肌肉緊繃的生理反應,以及心理上混亂的想法,尤其是高壓力職業 (手術醫生、軍人、運動員等) 更容易因壓力導致表現失常 (choking),除了我們自己主觀覺察到生理上的壓力以外,有沒有其他客觀的指標能呈現呢? 其實是有的! 獲得藥理學與神經影像學支持的神經內臟整合模型指出 (Thayer

  • 124人瀏覽
  • 文/謝知辰    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碩士生   充足的身體活動是幫助兒童時期動作技能和認知能力發展的關鍵1,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久坐的生活型態使兒童肥胖及身體活動量不足的情況越來越普遍2。 近年來,學校的體育課程著重於加強體適能相關的身體活動,包含有氧適能、肌力、肌耐力和柔軟度等等,而在先前「動出最佳學習狀態」的文中我們提到,一次性的體育課程後能有效提升兒童在教室與學習有關的行為表現,並且在研究中發現參與較高強度及高複雜度體育課後,更能提升兒童在教室中的專注力,降低分心的狀況。 除了在一次性運動中發現身體活動和認知訓練對兒童行為的正向影響外,在長期運動進行後也能看到類似的效果,那是因為在複雜環境中的身體活動,不僅是需要肌力和動作技能的參與,更需要視覺動作回饋和社交互動等的結合3(如下圖),進而促進神經可塑性,提升認知能力。 在Athanasios Kolovelonis等人2022年的研究中4,便證實了長期進行具有認知挑戰的體育課程也能促進兒童執行功能。他們在研究中招募99位9-10歲的參與者,將其分為兩組,實驗組(61人)及等待控制組(38人),進行四週,每週兩次45分鐘的體育課程。實驗組介入進行每次4-6個具認知挑戰遊戲的體育課程,在遊戲中包含情境干擾、心理控制和觀察能力的運用,並且規則會在課程中不斷的調整,使遊戲一直具有挑戰性。等待控制組則維持原來體育課程,進行團隊運動(籃球、排球、足球和手球等)及個人運動(田徑和體操),並在後測結束以後進行與實驗組相同的介入。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進行認知挑戰的體育課程後,比起等待控制組,在認知彈性和抑制控制的正確率和反應時間都有較好的表現。 因此,若是在體育課程的設計中結合認知訓練,不僅能提升兒童身體活動量和學習興趣及動作技能表現,對兒童認知發展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那要如何在課程中加入認知挑戰呢?以下提供幾種挑戰規則5,6,無論是父母或是老師都能嘗試在兒童身體活動時加入不同規則,增加活動的挑戰和趣味性喔! 兩顆足球,四個得分:在足球比賽中分成四隊,設置四個球門及兩顆球,在比賽中每個隊伍可能一次擁有一顆球、兩顆球或甚至沒有球,所以球員必須謹慎思考防守及進攻策略,並可能需要應付其他隊伍同時進攻和防守。

  • 1,149人瀏覽
  • 文:李雅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