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ome2021 (Page 9)
  • 1,124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李雅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          

  • 418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林庭佑 博士生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身體機能逐日下滑,其中最讓人有感的,便是記憶的衰退,對於新資訊的記憶能力大不如前。雖然成年人每天仍有數以百計的新生神經元誕生,而且會一直持續到超過九十歲 1,2。但,神經新生的數量卻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逐漸減少 3,這些新生的神經元,便是左右我們能否順利地形成新的長期記憶 4所重要的關鍵因素。在找出因應記憶衰退的方法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為什麼老化會造成新生神經數量的下降? 相信大家都知道慢性壓力會對身體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如:記憶力下降),兩者之間有許多可能的機制。當海馬回長期受到過度的壓力後,神經新生的數量就會減少 5。當中造成壓力過量的可能原因有二,一、血液循環中的糖皮質醇 (壓力賀爾蒙,glucocorticoid) 濃度提高。二、海馬回中可以分化成新神經元的幹細胞 (stem cell)

  • 1,034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吳家豪。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 運動科學組 碩士生 籃球射手把空紙簍想像成籃框,投出完美的拋物線;高球小將在腦海裡,不斷模仿金牌選手俐落的揮桿動作;田徑賽前,想像自己打破了保持多年的大會紀錄……這些反覆的模擬,是追求卓越的運動員們,共同的日常

  • 1,243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高士竣 助理教授 / 美國普渡大學健康與人體運動學系(Purdue University, Department

  • 694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闕廷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候選人 在高度競爭及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因為面對學校、職場或家庭的壓力,而產生『壞心情』的經驗吧!當下,我們會感到焦慮和沮喪,嚴重的無力感,讓我們出現思緒凌亂、做事提不起勁、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狀況,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學業及工作表現,長期下來,體健的報告也會變得滿江紅1。半夜不論是數羊?還是數牛?都無法解決失眠的問題,嚴重影響睡眠品質2,最後甚至影響大腦健康3,4! 要如何避免因為這種討厭的負面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大腦呢! 穿上你的運動鞋吧! 根據2018年美國衛生及人類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 923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李雅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          

  • 594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林庭佑 博士生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海馬回的神經新生與憂鬱症的關聯 提及海馬回的神經新生對於心智功能的影響,除了最經典的學習與記憶之外,還有研究發現神經新生對於情緒的調節同樣不可或缺。過去神經科學家就已發現憂鬱症的患者海馬回的容量較小 (Bremner et

  • 688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闕廷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候選人 根據研究統計,我們一天除了睡覺以外,有將近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進行『坐式行為』 (sedentary behaviors)1,2。想想平日上班或上課期間,我們幾乎都”定格”在辦公室或學校的『椅子』上;到了假日,更是可能整天都”窩”在家裡那張舒適的『沙發』中追劇、滑手機,徹底當個懶骨頭!!不過,這個多數人都習以為常的生活型態,卻被近來的科學研究發現極力說NO!! 根據美國身體活動指引方針所公布的報告指出,長期久坐會增加罹患第二類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這些正是影響我們認知功能的危險因子。所謂的「坐式行為」:指的是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在1.5 以下的相關行為3,例如:長時間坐著看電視、看書或處理公務等。在2012一篇收錄了19篇研究的統合分析研究指出,第二類型糖尿病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倍4,顯示血糖管理對於認知功能的重要性。此外,在一篇2021最新發表的研究,透過觀察547位平均年齡為50歲的參與者,發現其心血管風險因子與大腦的不成長代謝有密切關係,包括了掌管認知功能有關的腦區。 而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降低這些可能會影響我們大腦功能的危險因子呢?那就是,定時起來動一動吧! 2018年一則收錄20篇統合分析的研究指出,在久坐期間若能規律搭配短時間的身體活動,相較於完全久坐者,會有較低的飯後血糖及胰島素反應5。隨後在2020年的一篇統合分析研究同樣發現,規律性短暫的身體活動,對於控制久坐行為者飯後血糖的重要性,其中更發現對於高BMI的個體產生更明顯的效果6。不僅如此,規律性短暫的身體活動對於三酸甘油酯的下降也有幫助。 雖然目前對於到底坐著多久之後要起來動一動?或是要搭配多久的運動時間才有結果?尚未有定論,但從先前的研究結果建議,多數研究都是採取每20至30分鐘的坐式生活型態之後,就搭配2至3分鐘的輕度至中等強度運動。因此,建議大家可以採用類似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輕鬆達到上述的效果。例如:用稍微快走的方式,到比較遠的茶水間或是化妝室、設定計時器提醒自己做做簡易的伸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