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106人瀏覽
  • 成功大學蔡佳良教授研究領域涵蓋了認知神經科學、適應體育運動學及運動生理學,除了獲獎無數外也參加(或主導)不少跨國合作研究,成果豐碩,不失為跨領域、跨國際的學術典範。本次蔡教授要與我們分享運動對改善特殊族群症狀(ADHD兒童、失智症族群、銀髮族)的研究結果、運動結合AI研究的部份成果,以及他的研究人生甘苦談,與同樣熱愛研究、正投入研究、或在研究中迷惘的伙伴共勉。  

  • 41人瀏覽
  • 史上最佳的奧運成績,讓大家看見了運動科學。 除了可以更有效能地幫助競技運動員創造巔峰表現之外, 運動科學的應用更應該推廣至全民,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結合運動、教育、研發……等領域, 不僅能促進人民健康、更能為國家帶來整體的經濟效益!

  • 781人瀏覽
  • 文/余建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博士生 介紹完了覺醒調整、意象訓練、接下來輪到「自我對話」上場了! 自我對話 (self-talk) 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對自己說話或是腦中所產生的想法, 其實我們經常自我對話,例如:表達自己的感受 (太好了!、哭阿!)、問自己問題

  • 346人瀏覽
  • 文/闕廷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博士候選人 學業成績的展現,是透過不斷學習累積而來的。因此如何在每一次的學習過程當中,讓孩子們保持高度專注度,提升學習效率,就顯得非常重要。在之前的文章當中提到 (一次運動讓你擁有最佳狀態),大腦中的藍斑核 (Locus Coeruleus) 是一個掌管我們注意力中重要的神經核團,受到環境、認知或是生理刺激來提升我們的覺醒程度、釋放正腎上腺素,進而讓我們有較高的專注力來面對環境要求1。過去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單次性運動後,可能是透過這樣的路徑2,使我們能有效地過濾其它無關訊息,把注意力投入在當下重要的事情,進而有較佳的抑制控制表現3。然而,這些研究都是在實驗室進行,讓參與者在運動後進行電腦化認知作業。結果不免讓人懷疑,運動後的最佳狀態也能反映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嗎? 在2020年一篇發表在Journal

  • 1,306人瀏覽
  • 文:李雅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碩士 早期教科書上所學到的知識普遍認為隨著人的年紀增長,大腦的細胞會逐年減少。神經科學之父Santiago Ramóny Cajal在1928年宣稱大腦神經元不會再生,腦神經元只在胚胎或嬰兒的大腦中增生,一旦成年後便不會再有新的神經元生成,緊接著年紀越大伴隨著記憶力也就越差,這是一種正常的衰老過程,所以要好好愛護與珍惜我們的大腦。這理論一直受到科學家們的質疑,直到近代科學研究發現,成年人大腦中的海馬區細胞會進行分裂,並產生新的神經細胞。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在2021年,罹患失智症的人口,佔全國總數的1.31%。推估至2041年,會增加到3.00%。到2070年,更會上升到5.34%。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請參下方表一)1。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

  • 378人瀏覽
  • 文/呂家宏 前閃電狼職業選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運動心生理學實驗室研究生 地區選拔的決賽,此輪比賽對你非常重要,攸關能否取得年度決賽的資格,若輸了還可能會被戰隊解雇,因此你必須扛著龐大的壓力準備比賽,在賽前已將可能遇到的狀況萬全的模擬過了,接著只要平常心發揮平時訓練的實力就可以了!接著比賽開始敵我雙方實力本就不分上下,但這場比賽關乎著你的職業生涯,在賽事中不能輸的心情與焦慮,連旁人都不難發現,與此同時對手表現出游刃有餘的態度面對賽事,還準備奇招在這場比賽中等著你,結果在如此龐大的壓力下,突然出現練習沒看過的招數,導致判斷連連失誤不幸出局。 壓力是一種個體主觀的認知,所以在各種場合,都有可能對某些人造成壓力,各類型運動競技賽事的現場,所能感受到的氣氛是不同的,在比賽中常常會看見,練習表現中較優異的選手,賽場中未必會有像練習時的優異表現,因為這些選手可能因為平時表現的優異,在賽事中有來自父母、師長、同學的期望,讓他過於在意這些期望,這些是在練習中感受不到的壓力,導致正式比賽時無法全神貫注面對比賽而影響表現,當然也有選手能迅速調適自我並且適應賽事環境,可以把賽場中的緊張氣氛化為自己的能量,儘管環境艱難到像是對方主場有對手的觀眾在倒喝,在此類選手的心理會轉換成如幫自己同喝采般的正面能量,讓自己可以在比賽中表現出比練習還亮眼的成績。 在各類型選手專訪中,選手們的回饋都有提到,在金字塔頂端的選手們,彼此實力都是差不多的,誰輸誰贏都不奇怪,那麼到底實力以外比的是什麼呢?最後答案出來了,越能在賽場中表現出平常心的人,就越有可能贏得比賽,要能在賽事中拿出平常表現,大部分教練及選手都誤以為只要大量訓練即可,都忽略了心理的原因,不可能平常不訓練抗壓方法,到了比賽時才叫選手不要緊張,他就完全不會緊張,所以在準備比賽的時候,可以透過模擬比賽及意象訓練,來讓選手高頻率的接觸到類似在比賽會感受到的臨場壓力,並且教導一些因應壓力的心理技巧藉此提升選手的抗壓能力,在賽事中比較有機會可以順利奪得佳績!當然,如果能透過有系統的心理技能訓練,讓選手一步一步發展抗壓的心理技能,就更能讓選手在面對關鍵比賽時,更有信心也更能夠享受壓力,在壓力下產生巔峰表現。

  • 539人瀏覽
  • 作者: 林庭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系博士生 (此文章僅為提供資訊,非醫療建議,有任何疾病相關問題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只有C8 (辛酸) 生酮效果好,為何不只喝C8 應該有不少讀者會納悶我在「如果想生酮,不是喝辛酸,就是喝心酸」以及「為何辛酸

  • 600人瀏覽
  • 作者: 林庭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系博士生 (此文章僅為提供資訊,非醫療建議,有任何疾病相關問題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在介紹過與運動對於大腦功能的幫助 (如何藉由運動與禁食促進大腦功能 )

  • 914人瀏覽
  • 作者: 林庭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系博士生 (此文章僅為提供資訊,非醫療建議,有任何疾病相關問題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探討MCTs (中鏈三酸甘油脂) 生酮效果的研究最常見的介入方法之一是讓參與者在早上的時候隨餐或空腹攝取MCTs,早上起床後到吃東西之前這個狀態稱為隔夜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