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1,657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呂家宏/前閃電狼職業選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運動科學組 職業運動傷害 因競爭環境激烈,平時的時間都投入在訓練當中,身體有些不適也只是忍一下就過去了,又是像往常一樣的訓練,發現身體某個部位痛的不得了,去醫院檢查後被告知,沒有休息個一、兩個月會繼續惡化下去,此時的你陷入休息就會無法參加重要賽事、被候補選手取代、因空窗期實力落後其他選手等壓力環繞著你,通常許多選手會選擇稍作休息,等到傷勢較舒緩時,又立即披上戰袍參賽,但這樣往往再恢復練習狀態,但隨之的是更巨大的傷害! 全球電競選手公認,電競選手的訓練時間是非常長的,每日平均約12小時在訓練上,這12小時之中,久坐、不間斷的使用滑鼠、鍵盤、手機,中間休息時間只是廁所及用餐,其他非訓練時間中選手可能還會持續在操勞身體的幾個部位,例如拿手機、繼續坐在椅子上、瀏覽網頁,都會對自己的眼、手、腰、下背等部位造成增加傷害的隱憂。 因為長時間的訓練,在電競領域的強權與霸主,普遍都受到長時間訓練運動傷害的困擾,例如韓國KT戰隊的星海爭霸教主李永浩(Flash)、星海爭霸II自由之翼唯一獲得GSL四次冠軍的鄭宗賢(MVP)、曾在EG 戰隊的Dota II選手Clinton Loomis (Fear)、歐洲英雄聯盟強權G2戰隊的輔助選手Mihael Mehle

  • 753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呂家宏/前閃電狼職業選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運動科學組 歡迎加入電競職業聯賽,這就是現實又殘酷的環境,主播台上正討論新亮相的戰隊,如何被久經賽場的老戰隊「教育」,賽評分析新選手們的表現,在心態上都被對手打到爆炸了,原本還有機會可以反敗為勝,但前面發生了讓新人們自信心崩潰的關鍵點,導致他們判斷產生誤差,因為太害怕而保守,實在是非常可惜因此錯失良機,期待他們未來在職業賽事上的表現,賽評如是說著。 根據一個調查50位校園電競選手的資料,在電子競技的遊戲中,心態爆炸一詞包含著許多層面,包括了運氣不好、做什麼嘗試都輸、隊友不配合自己行動、巨大優勢還是輸了等,也是許多選手必須克服的功課,強健的心理素質,面對各種挑戰皆可冷靜應對並有效率的解決問題;以運動心理學的角度切入來看,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可能需要依據其行為來推測可能原因。比如說明明練習做的很好,比賽時卻做不出來,這是一種常見情況。產生這情況的原因跟做什麼嘗試都失敗的情況可能又不一樣,都需要透過運動心理諮詢師與選手深度的訪談,來了解選手真實發生的問題,若沒有意識到選手心理問題,很有可能會影響選手在訓練上的意願,視選手的自我要求程度而定。 在心理素質的層面上,全球大部分的戰隊都應用尚淺,在挑選選手上也只是運用遊戲成績、業餘賽事成績、隨隊訓練表現來做篩選,這樣對於心理素質只能算初步的挑選,因為篩選的方法跟心理素質的關係不大,許多人的觀念中都認為,優秀的選手自然心理素質不會差到哪裡去,所以這樣的篩選方式,時常可以看見新亮相的新秀,在下一場比賽中就消失了,甚至從選手名單中消失,再也看不到那名選手了,連職業賽都可以用來測試選手是否可以適應環境,這樣的現象說明著運動心理學的應用還未起步。 在選手訓練階段中,需要注意選手面對期待落空的態度,也就是心態爆炸後的行為,有些選手會選擇逃避、繼續練習、轉移注意力等等,關鍵是選手如何在失敗中有條理的自我反省,並理出真正問題點所在,避免選手的訓練效率下降,浪費寶貴的訓練時間,可運用運動心理學的目標設定、歸因方法、競賽心理計劃、壓力管理、暗示、意象訓練、模擬賽事訓練等方法,有效率的解決選手問題,從中再次調整選手的自我期望與表現,建議在平時訓練中加入這些訓練方法,並且循環此步驟由教練帶著執行,可在平時大量的累積選手自信心,在賽事中若都是平時訓練會發生的場景,包括心理層面會產生的問題,自然而然可以在賽場上無往不利。[/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 708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呂家宏/前閃電狼職業選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運動科學組 選手認知提升 這場比賽攸關著你未來的去留,裁判按下開始,你看著螢幕的倒數計時,此時心跳加速、忐忑不安,無法集中注意力,想到獲勝對自己的意義是多麼重要,但也擔心若無法獲勝,未來將何去何從,整場比賽七上八下,知道要集中注意力,但大腦戲謔著你,胸口似乎有一塊東西壓著自己,沒辦法像平時那樣熟練的走位及釋放技能,心裡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不要在意觀眾、專心在賽場上,但大腦時時刻刻讓你感受到觀眾的視線、聲音、動向,讓你無法忽略觀眾並專心在比賽中,一半的心思在場外、一半的心思在賽事中,大腦讓你心虛,因為你的注意力並不集中在賽場上,這樣面對對手讓你感覺只有被壓著打的份,儘管是55開的局面,自信心影響自己感受到略遜對手一籌,導致判斷進退慢了幾拍,失誤漸漸產生導致團隊劣勢漸漸擴大,想要挽回局面,又因為緊張而無法像平時練習一樣熟練的判斷,最後急於挽回劣勢,在不確定的狀況下失去冷靜做出決策,最終比賽表現不足練習的8成,在賽場中留下遺憾。 「明知道要專注在比賽,不要緊張卻辦不到?」 這樣的狀況用運動心理學來解釋,是選手的焦慮影響了覺醒的狀態改變,與大眾認知的覺醒會提高綜合能力的版本有極大差異,在運動心理學中的覺醒需要適度,過高及過低的覺醒會影響選手的表現,所以選手會因為擔憂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並伴隨過度覺醒因而損害了表現,隨著選手的焦慮水準而受到影響的程度不同,有些選手適當的焦慮會提升賽事表現,也有將焦慮視為完全負面的選手,當焦慮出現時表現會一落千丈;覺醒和狀態焦慮的提升會影響肌肉緊繃、疲憊與協調困難,注意力、專注力和視覺搜尋改變,所以在賽場中選手常出現手感不佳,鼠標怎麼按都按不準、注意力無法集中,在腦中想輸了怎麼辦,或是告訴自己不要緊張,趕緊恢復平靜、突然間的疲憊感,比賽前感到想要睡覺,頻繁的打哈欠,開始比賽像是沒睡飽干擾表現、比賽中肌肉緊繃,平常命中率100%的技能,因為疲倦而影響靈活度的手,捕捉不到敵人,視覺搜尋改變等狀況,視覺搜尋改變會因焦慮水準不同,使選手的視線過於極端的狹窄或是廣泛,因過於專注忽略了其他資訊,在比賽中只看的到自己的角色,忽略了小地圖被對手Gank,視野過廣泛除了電腦螢幕以外,甚至看的到螢幕外的其他事物,如觀眾、鍵盤滑鼠、隊友、拍攝你的攝影機等,在極短時間的即時應對能力發揮大打折扣。 該如何調整覺醒的狀態? 以下為運用運動心理學介入運動訓練行為的五個步驟。 1.辨識覺醒有關的最佳情緒 若將覺醒想像成一種情緒溫度,選手必須找出適合自己最佳表現時的情緒溫度,例如在賽事逆風的時候,選手的情緒會降到低點,很難吹起反攻的號角,所以再學會如何將自動控溫器設定好時,需要在練習逆風的情境中記錄當時自己的情緒,藉此來學會調整自己原先過低或其他過高情境的情緒溫度,以達到並維持在最適合的水準。 2.認識個人與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在判斷覺醒的時候,要同時考慮個人與情緒的產生交互作用,才能準確的預測壓力與焦慮的情況,例如選手出現重大失誤造成心理陰影,同樣的情境加上緊張焦慮等狀況交互作用,在教練團或隊友的角度就不會知道這位選手有心理陰影,選手可以敘述出目前的狀況,但是先前的個人原因及情緒往往都會忽略掉,會因為個人隱私、在意他人觀感而有所保留,資訊越完整越接近覺醒狀態的真實情況。 3.辨識覺醒和狀態焦慮的跡象 現在並沒有特定徵狀的數目或組合能描述出高壓力的特質,但是那些經歷過高狀態焦慮的人,通常出現在對個人而言相對重要的賽事上,會出現許多以下的徵狀。 頭痛 頻尿 失眠 肌肉僵硬 口乾舌燥

  • 664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呂家宏/前閃電狼職業選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運動科學組 促進團隊合作 成為職業選手後滿心期待初登板,要開始為自己的生涯寫下精彩的序章,正要為首次勝利起筆時,發現隊友與預期有所出入,每分鐘隊友犯下不同的失誤而被敵方擊殺,因大敵當前的張力及現場壓力下,隊友間溝通逐漸心急,明明隊友坐在隔壁,但溝通起來隊友像在馬路對面,你試著想要穩住陣腳,但隊友因現場壓力而無法冷靜,接著影響自己也開始心浮氣躁,起了再持續下去會輸的念頭後,開始自己也露出了破綻被敵方擊殺,想要指揮隊伍控制混亂的局面,隊友覺得你自己也有所失誤為什麼要聽你的,沒人願意配合,最終5對5的遊戲變成1對9的局面,與勝利擦肩而過。 比賽結束後教練招開檢討會,檢討沒兩句就開始一句責怪、一句推託,隊伍又陷入一片混亂,此時此刻好像悟出了道理,才剛當上職業選手,對於團隊的風格以及文化都不了解,加上賽事經歷尚淺,自然而然無法達成共識,因此決定計畫對下次比賽的內容做充分準備,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團隊問題,結果比賽開始,初登板的噩夢又再次上演,在個人電競生涯的第二章又寫下輸給團隊功能散失。 此等狀況常發生在大大小小的賽事當中,儘管是世界級賽事也會出現此類狀況,發生團隊功能散失的原因就是因為,隊伍成員甚至管理層都沒有意識到,隊伍成員的合作關係是否一致。此狀況分為經驗尚淺的新戰隊及在職業聯賽打滾已久的隊伍來做區別,首先經驗尚淺的隊伍,成員的經驗及抗壓是最大的問題,在成功獲得職業聯賽席次的同時,與選拔賽遇到的對手水平是天差地遠的,所以在職業聯賽上會遇到更強烈的挫敗感及壓力,所以發生與預期不同的情況,自然而然會因為經驗不足而找不到應對方法,最後團隊成員失去冷靜,導致整個隊伍產生混亂。 接著職業隊伍的環境又有些曖昧不明,對外時隊伍關係是合作,對內的隊伍關係卻是競爭,這樣的狀況下除了運動員自身,連管理層都不好拿捏,職業隊成員在實力上已經過聯盟機制篩選,但也有幾種選手的狀況除外,在職業賽場上較久的老選手,位於聯盟金字塔的中高階層,要退役也不是,隊伍少了他也不行,選手自己也了解這狀況,處於一個載浮載沉私事大於賽事的尷尬狀況、短時間加入職業隊又沒碰上瓶頸的選手,因付出時間短收穫極多,導致個人心態產生偏差,團隊規範上與隊友及管理階層有所摩擦,但又是隊伍的主力之一,讓整個戰隊要配合他也不是,配合隊伍也不行的局面、極度缺乏自信及擁有逃避心理的選手,因害怕犯錯導致不太願意大膽嘗試,檢討中被指出問題也不願意正視面對自己的問題進行調整,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最後因為遊戲版本改動,自己所貫徹的原則失效,而淡出職業選手圈;職業團隊常發生的狀況是成員對於競爭與合作的定義模糊不清,教練也缺乏運動心理技能,無法下達正確觀念讓選手信服,導致團隊目標因為彼此間個人觀念差異的交互作用下,讓團隊目標失去焦點,最終團隊能做的事情就是解決有問題的人;競爭與合作在團隊中的關係,大多運動員了解其表面意義,但不曾有機會深入了解。 若是單人遊戲選手,有何影響? 戰隊對選手的好處來自於環境,這環境中會有來自各地的高手,彼此間可以互相學習、討論、比較等,但如果一味只想要超越隊伍的競爭對手,將自己封閉起來單打獨鬥,只會讓戰隊帶來的優勢變成劣勢,也就跟在家中訓練沒有兩樣;又有一派說法配合選手本身的習慣訓練有益選手賽場發揮,在電競的環境中選手常態都是晚睡晚起、長時間久坐、缺乏運動等,非常不建議用這種短視的方式在訓練,會對身體上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要如何讓四坑輔助一神? 除了定義的字面意思外,Johnson和Johnson(1985)分析了1924-1981年之間122篇有關競爭與合作態度對作業表現影響的研究,共108篇發現合作比獨立或個別工作能達到較高的成就,只有6篇有相反的結果,從此可知團隊間合作的重要性,選手間需培養默契及合作的習慣,除了常見的一起生活的方式合宿外,隊員間可嘗試一起去運動、規劃訓練、檢討等等,過程中需了解隊員是否排斥,此舉動可更容易增加彼此的合作意願,需要一定時間才顯現的出效果,上述所有狀況都建議找懂電競又懂運動心理的專業運動心理諮詢師,做縝密長期性的運動訓練介入,來改善教練及選手在運動訓練中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可大幅縮短自行摸索所耗費的時間及執行方向錯誤的風險。[/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 2,436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洪聰敏 研究講座教授/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商業週刊第999期的封面故事是有關有錢人的大腦,內容主要在提供我們了解有錢人的腦有何特徵,這些特徵是否能經由後天培養。在這個報導中,有個有趣的訊息是,大腦皮質,特別是額葉區,是較可能受後天影響的理性腦,而皮質底下的次皮質,特別是與情緒有關的杏仁核,是較先天的感性腦。而我們的行為主要就看皮質的理性腦與次皮質的感性腦之間互動狀況。有錢人之所以會事業成功,很大的一部份是因為其理性腦成功控制感性腦的反應。而文章中一再說明我們如何可以透過學習經驗來強化理性腦對感性腦的控制。這裡的重點是經驗帶來神經連結,經驗重複次數增加神經連結的強度,換句話說,經由不斷的反覆刺激可以讓大腦連結成自動迴路,讓我們的思考模式變成是一種不自覺習慣。所以從這篇文章,我們知道人的大腦運作是透過神經連結而來的,而神經連結狀況除了受先天影響之外,後天的經驗也可以產生很大的作用,而這個後天經驗需要循序漸進,透過刺激不斷的反覆來達到強化連結,使神經迴路變成自動化而形成習慣。 這篇文章中討論到前額區對次皮質區控制的重要性,過去有個情緒的前額不對稱性理論,談到左前額是與趨近和正面的動機與情緒有關,而右前額則與退縮和負面的情緒有關,一個人的行為是積極與正面或退縮與負面,就要看他左右前額是哪一邊主導了,如果是左邊主導,那他就會比較積極正面一些,如果是右前額主導,那就相反了。所以前述有錢人的大腦特徵,就與這個左前額主導的行為模式相似。我想我們都會有興趣到底有哪些具體的方法可以培養這些理性、積極正面的大腦,商業週刊也整理出六種頭腦體操的建議,包括 1)懷抱好奇心,刻意接觸新事物 2)規律練習計算題,玩棋盤遊戲 3)閱讀新聞標題,整理出脈絡 4)觀賞抽象畫,發揮創意詮釋 5)運動活化小腦,增強學習力 6)休閒放鬆,創造頓悟良機 而特別是對於兒童,快樂學習則是加速腦神經連結的秘訣。這六種頭腦體操當中,透過運動活化小腦有助於學習,是愛好運動者的好消息,在這裡還要再提供進一步的好消息,國內有研究發現幼稚園的小朋友基本運動能力越高,積極正面的左前額就越活化,所以運動不僅僅是身體鍛鍊而已,也會促進學習,而且與積極正面的行為特徵有關,這樣的特徵,不就是成功者大腦的特徵嗎?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 1,527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洪聰敏 研究講座教授/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2006年時卡達亞運剛剛落幕,有幸隨隊進駐選手村,也因此有更多機會與教練和選手交流。在這當中,大家很有興趣談論的是獎金問題。我國對運動員在亞奧運等國際大賽中得牌的選手給予相當優渥的獎金,例如奧運金牌獎金一千二百萬、銀牌獎金六百萬、亞運金牌三百萬。而2004年雅典奧運之後體委會也特別提供獎金可以分批領取的選擇。這些作法在在表示國家想要照顧為國爭光的運動員與教練,但是除了給獎金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措施可以讓此項美意更有意義? 政府頒發高額獎金之原意是要讓優秀運動員較無後顧之憂,但是事實是這樣嗎?我們都知道與其給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的道理。這一點我在2003年參觀澳洲坎培拉的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時就有很深的感觸。當時我與幾位射箭運科委員與教練一同參訪,該中心特別指派一位導遊帶我們參觀該中心的軟硬體設施。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導遊並不是專職導遊,而是該中心的一位划船國手,但是各位可不要小看這位划船選手,他並不是只懂他的專長運動而已,他對該中心各場館設施之軟硬體內容、運作方式、作用與特色,甚至運動科學內容,都有相當深入的了解,而且介紹起來很清楚,台風一點都不輸專職導遊,我相信他為了當這個導遊,應該下了不少功夫,因此我問他打工會不會影響他的專長訓練,他說不會,而且他覺得打工讓他學到很多,我跟他聊了很多他個人未來生涯規劃的計畫,知道他對自己在離開運動場之後的發展,很有想法與信心。 除了導遊外,該中心還讓運動員有其它的打工機會,而坎培拉訓練中心常常為國內外來賓安排參觀活動,例如我參訪的那一週就有二天是安排全澳洲媒體界的公關活動,澳洲各大媒體記者都有機會一覽該中心的設施與訓練狀況,因此這些運動員有許多機會以運動員以外的身份與外界接觸,讓他們有機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培養與展現運動以外的才華。在跟著這位划船國手導遊參觀的同時,我心理不自主地會想,如果一位企業負責人來參訪,在與這些運動員接觸之後,如果他的公司要增聘人手,會不會想從這些運動員之中找想要的人才?你呢?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 2,746人瀏覽
  • [vc_row][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文:洪聰敏 研究講座教授/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在2006年九月底的世界射箭巡迴大獎賽上海站的比賽當中,碰到一位馬來西亞的女子選手與我國的一位選手講話,我國選手請我幫忙翻譯,就這樣與她聊起來了。她的年齡,與我國的這位選手一樣,是二十四歲。我告訴她我們這位選手目前在念研究所二年級,而她告訴我她目前只是大二的學生。接著她解釋為什麼這麼慢,還在讀大二。她念的學校是馬國前三名的大學,主修人類發展學系。由於射箭訓練用掉許多時間,她只好延長讀書的年限,才能維持功課。換句話說,射箭要有成績需要投入時間,書要唸的好也要投入時間,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要花許多時間射箭,只好延後與延長讀書時間,這是維持射箭與功課品質的因應作法。 我國有許多運動員一邊參加訓練與比賽,一邊還要唸大學或甚至唸研究所,訓練與比賽的心思投入多一些,功課自然就影響一些,所以許多運動員的功課比起一般學生來的差,這是簡單的時間投入問題,而不是會不會唸書的問題。如果讓這些運動員投入像一般學生一樣多的時間唸書,那可能有許多人也會唸得很好,所以說過去運動員不會唸書的印象可能是來自於許多運動員讀書成績不佳,成績不佳是表象,比較可能的原因是運動員沒有花時間唸書,不必然是他們不會唸書。 既然如果讓運動員有較充裕的時間唸書,他們也可能會把書唸好,那我們現在降低功課要求標準,讓他們比較容易取得大學甚或研究所文憑的普遍作法,是不是對運動員是最有利的?對於整個體育或運動的專業團體,在專業形象與專業競爭力上,是否會有影響,亦是值地慎思之處。再看看馬來西亞的這位射箭選手,延長或延後讀書時間,為國家盡了這麼多力,大學畢業還比一般學生晚,比起我國選手可以一邊參加競技運動,又可以同時取得文憑,聽起來好像她比我國選手吃虧,她真的比較吃虧嗎?這個問題很難現在就有答案,但是從跟她的對談當中,我感受到她對自己的信心以及對未來生涯的期望,除了射箭之外,她似乎還有很多可以期待的人生。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